查看原文
其他

经济日报批俞敏洪直播带货挣快钱?劝俞敏洪容易,做俞敏洪挺难!

朱步忠 作文与随笔 2023-08-06




《经济日报》前两天发了篇文章,标题是《好家伙,新东方要学李佳琦了?》。文中写道:“新东方转型具有风向标意义,如果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,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,恐怕不是最佳示范。”

建议俞敏洪不要轻易直播带货,建议“有线下资源的新东方还可以考虑投身研学赛道”。“比起直播带货,研学赚钱可能没那么快,但更契合新东方们的教育背景。何况电商平台上已经有很多个李佳琦了。”

一句话概括: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,赚快钱不是最佳示范!

但这篇文章,在互联网上翻车了。网友们嬉笑怒骂,舆情滔天,挺新东方的很多。

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说了自己写作的初衷:





希望新东方转型顺利,表达的担忧是基于我对教育培训、食品安全、农产品电商和直播带货行业的长期观察。只是想提醒,农货转型没那么容易,新东方得有心理准备。同时,也希望他们的教育基因不要被浪费,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培训,多参与孩子们急需的周末研学。希望新东方能有新希望,这希望也许就在田野上。


对于文章作者,我想大家也不要集体嘲讽,他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,毕竟食品安全、农产品电商与老俞之前从事的教育行业差别很多,确实也牵涉到安全与法律等诸多问题,也许作者也是有教育情怀之人,希望老俞继续做与教育相关的事情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对于老俞我在《有时候的怀念,不是说以前的日子有多好,而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》一文说:

坦率地说,俞敏洪的所作所为,并非教育,只是教学。新东方,只是“教育产业化”的一个缩影。可以肯定地说,教育是不可能产业化的。凡是可以产业化的、凡是满足人们功利化追求的“新东方”之类事物,都与教育无关。

作为一个教师,从真正的教育意义上说,我乐意看到新东方的倒掉。正是像新东方这样的产业,把“教育”搞得面目全非,加剧了教育的内卷化,功利化,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,国家关停是英明的。

但是当时国家是允许教培行业存在,虽然是暴利,但法无禁止都可为。如今随着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教培行业受政策影响严重亏损,为了生存,企业不得不转行,同样可以理解!



作为一名记者可以评说,但最好不要教俞敏洪如何做生意,更不要指手画脚地说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否则就显得很滑稽,有点像挑战风车的唐吉坷德。

难道只有薇娅李佳琦们直播带货才是正经事业,教培人做了,就成了反面教材?

何不食肉糜?!

如果老俞能有更好的出路,我相信他也不至于要选择这条注定饱受争议的事业。

而且,换句话说,以俞老师的名望和身家,哪怕新东方倒了,他也不用跑出来露脸,周游世界、颐养天年岂不快活?!

他为什么要这么做?偌大年纪,拼上名望,还要做你们眼中这种“丢人现眼”的直播勾当呢?

连那位前教育部发言人都看出来不对劲了,表示让优秀的老师去做直播是一种人才浪费。虽然理解,但是“我的眼睛有酸酸的感觉,心沉重。”

毕竟做教育的都有些文化人的清高和骄傲,不到迫不得已, 万般无奈是不会放下那点清高和骄傲的。他是要给跟随他的人谋一条生路。从这点看,应该为他点赞。

网上有句话,真实却也扎心:





中年人的世界,是一汪暗潮涌动的苦海。我们泅渡其中,一个浪头随时打来,都可能让人毫无招架之力。


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,即便是行业巨头,也不免摇摇欲坠。

有情商的记者从不会站在至高点,说自己认知领域以外的话。虽然我也看不上直播带货,但是新东方想做什么是他们的自由,只要合理合法合规,可以善意提醒风险,适当鼓励尝试,千万不要道德绑架。当下的经济环境下,任何企业都需要先生存下来,何况那么多员工也要生存,稳定军心,少裁员也是稳定社会,给社会做贡献。

我相信老俞,以后更多的业务还是会和教育有关,虽然老俞有商人的精明,但毕竟老俞也是个很有一定教育情怀的人。

所以俞敏洪回应这篇文章时表现出了他商人一贯的聪明体面与大度,以及言语中突然出现的“有一点点我不太同意……”的愤然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自不量力和指点别人的人,其实无论是谁,都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一切,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;能说什么,不能说什么。

最后说一句:劝俞敏洪容易,做俞敏洪挺难!花钱是体面的,挣钱是不体面的!


往期推荐


爱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体的人


你不是董明珠的新任22岁的女秘书孟羽童,所以。。。


这样的故事,一点不励志,只有哀伤


如何看待鄂尔多斯60万年薪招聘老师?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